广告

沙沟老行当:脚行

2012-12-05 14:02:11
来源:沙沟主题站    作者:石梁芦苇-颜国强
点击:
导读:脚 行  脚行是旧社会里搬运行业的称呼。旧时的脚行多半集中在城市、码头和商业大镇。脚行这个行会组织是一个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职业团体,它的成员大都是文盲且身无谋生技艺壮汉,仅靠一根扁担一根绳替人搬运货...

脚    行

  脚行是旧社会里搬运行业的称呼。旧时的脚行多半集中在城市、码头和商业大镇。脚行这个行会组织是一个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职业团体,它的成员大都是文盲且身无谋生技艺壮汉,仅靠一根扁担一根绳替人搬运货物,以出卖苦力换得微薄工钱养家糊口,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极其贫困。

  清末民初,位于下官河五县市交界中心的沙沟镇依仗地理位置的优势,成为里下河粮食、渔货、百货、棉绸、农资产品等主要商品的集散地。每天南来北往的货船在这里上货卸货,这些大批量的商货就是靠脚行工友的双手和双肩,装上卸下,再运销到四乡八镇。脚行的工友大都来自苏北阜宁地区的农村汉子,由于那里土地贫瘠生活贫穷,只好南下谋生,他们先是一两个从事这个行当,后来亲帮亲邻荐邻,引来一帮家乡人参加,他们成了沙沟脚行的第一代工人。

  旧时沙沟的脚行分为福寿班和生活班两个工别。

  福寿班主要从事红白二事的搬运活计,福是指喜事,是帮娶新娘的人家抬花轿;寿是指丧事,是帮丧家抬棺材及料理下葬事宜。至所以取“福寿”二字,无非是图个吉祥。

  生活班的工友则是分散在各个行口、店口、码头干些货物杂件搬运活计,他们为了讨好店家守住自已的一方生计地盘,早上帮店家下门,晚上帮助上门,中途没活干时还做些接接拿拿帮助扫地的杂事,这是都是无偿的劳动。一般情况下,一个人能干的活他们尽力独立完成,碰到量大的活计,就邀上要好的同行共同来完成。

  旧时脚行工人的工钱很低廉,象生活班的工友干零活的,每干完活听便店家给点钱或米。参加到脚行里的工友有5天、10天分一次工钱的,分工钱时,还经常受到业主的克扣,到头来,工人应得的工钱所剩无几,甚至难以养家糊口。

  脚行的一帮穷哥们最讲义气,他们相互帮助,通力合作,有活大伙干,有苦大伙吃。工友们还义务参与各种无偿公益活动,每年春秋两季镇上出庙会,头牌都是脚行的人扛,抬大轿的重活更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旧时的救火用的水龙非常苯重,每次的救火抬水龙冲在火场最前列的也都是脚行的工人。

  脚行的工人从事着最繁重的体力劳动,他们抬箩筐、扛笆斗、背麻袋、过大跳,那里有“哎唷”“哎唷”的号子声,哪里就有脚行工人的劳动场面。他们睛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水,只有晚上收工后的时光才是他们惬意的时侯,他们会到澡堂洗个澡,然后打上二两瓜干酒,买上一包五香杂豆,回到家喝它个痛快,酒酣之时哼上一段江淮戏,似醉非醉,云里雾里地把一天劳累送上九霄云外,然后倒上木板床呼呼大睡,一觉睡到大天亮。起床后扛起扁担匆匆上工,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
 旧时,沙沟镇中有座文英桥,桥西有个大石码头,沿码头拾阶而上是座关帝庙,庙西就是苏北有名的沙沟十八家米行。抗战中关帝庙遭日机轰炸,脚行的工人将其残壁断墙拾掇修复,成了他们的栖身场所,庙中最后一个叫“六和尚”的僧人,由于无生活来源也加入了脚行, 后来成了一名搬运工人。

  上世纪五十年代,脚行成立了工会,福寿班和生活班合并成立陆运大队,后又成立集体性质的搬运站。站里添置了大小板车和一些半机械化设施,大大地减轻了工人们的劳动强度。工人们不但在经济收入上有了提高,在政治上也翻身当家作主人,有几位工友还当上了部门干部。

  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当我们揿动输送带电钮、启动铲车马达、操纵吊车进行现代作机械作业时,千万不要忘记我们的先辈中曾有一班人从事过肩扛人担出卖苦力的行当——“脚行”。  

标签: 沙沟 老行当
分享到:
[责任编辑:小辉]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