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评论:《戴南传奇》的文本贡献

2013-05-16 23:38:13
来源:泰州晚报    作者:顾坚
点击:
导读: 《戴南传奇》洋洋洒洒三十五万字,作者沈光宇为我们翔实地介绍了兴化戴南建国以来乡镇工业经济发展的传奇。  兴化是全国著名的产粮区,是农业大市,戴南却以工业卓然一方。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城乡一...
 《戴南传奇》洋洋洒洒三十五万字,作者沈光宇为我们翔实地介绍了兴化戴南建国以来乡镇工业经济发展的传奇。
  兴化是全国著名的产粮区,是农业大市,戴南却以工业卓然一方。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城乡一体化的今天,“戴南模式”显然具有样板性的示范意义,这就是沈光宇写《戴南传奇》的初衷。
  沈光宇原本以为按报告文学的一般方法来写,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戴南社队企业发轫写到当下乡镇企业的空前繁荣和巨大成就,以事实堆积,数据陈列,发展轨迹之递进,一线贯穿来叙述,可以轻松地完成。然而当他真正介入采访,却发现报告对象无法用通常的方法去呈现。第一,采访对象庞杂化,无法提炼主要典型去概括戴南工业的创业史和发展史;第二,戴南现代工业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如果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写起,不足以说明今天的必然结果。沈光宇必须另辟蹊径,寻找新的报告文学结构和叙写方式。
  沈光宇决定把文本放大。首先,追根溯源,从戴南地名的由来说起,独成开篇一章,命名为“神奇的土地”,分以10节,有民间传说、地方习俗、历史故事,娓娓而谈,一下子把读者拉进了迷人的文学叙事语境——好像故事会开场。
  第一章确立了讲故事的基调,到了第二章“艰辛的脚步”,作品进入主题,开始描写戴南工业的形成,沈光宇变本加厉,贡献了一批绵密的小故事,既各自独立,又有联系和因果,步步递进,从上世纪50年代初一直写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完成了戴南工业形成和初步发展的描述。第三章“春潮涌动”和第五章“又见彩虹”则用同样方法叙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当今的工业腾飞过程。戴南工业形成、发展、腾飞有个显著特点,那就是“一百零八将好汉齐上梁山”,典型人物层出不穷,因此作者别出心裁地辟出第四章“风雨中人物”,一下子给出74个小故事。
  沈光宇的《戴南传奇》问世后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正是作品不拘一格,自觉地强化文学性,以讲故事的方式让读者获得阅读审美愉悦,进而达成感动和启迪。这便是这部作品成功的原因。而且,文学性、故事性的突出使作品的流传成为可能,突破了报告文学时效方面的局限。因此《戴南传奇》对报告文学有着文本创新的意义。
标签: 评论 戴南 传奇
分享到:
[责任编辑:xhzsyxg]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