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顾坚新长篇《黄花》 12

2013-03-16 19:52:34
来源:兴化众声    作者:顾坚
点击:
导读:回到家里,王玉荷看见儿子穿的白咔叽布做成的裤衩因为潮湿吸附在身体上,裆部一团黑影,不由低头一笑,心想:“该给儿子做两条深色三角短裤衬在里面了。”

  7月7日,朱天宠央爸爸带他到大队文化站图书室借书。于他而言,漫长的两个月暑假,最适合读书以消遣。文化站里的图书不少,却是作为一种形式陈列在玻璃书橱里,外面加着锁,平时并不怎么开放,除非有头有脸的人才能借上一两本,小孩想进去浏览或借阅,门儿都没有。当然,大队诊所所长朱文进出面为儿子担保借书,一点问题都没有。
  文化站在庄东碾米厂南面,一排四间瓦房,一个大庭院。从圆门进去,自西往东依次是大厅、图书室、广播室、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道具房。文化站建于“文革”初,红火过六七年,这两三年却日渐寥落了。
  朱家桥大队村庄大,知青最多的时候有十三个,这些来自城市的年轻人,对文体生活要求高,文化站就成了他们集会的最佳地点。大厅里有一张墨绿色的木头乒乓球桌,就是特地为知青打的。知青球技都非常高,扬州知青赵文斌绰号“削球王”,泰州知青李君毅绰号“抽球王”,这两个人交锋起来,堪称出神入化,看得人眼花缭乱。朱家桥打乒乓球的孩子多,都是受他们的影响而热爱上的,朱天宠就是当中一个。他曾经有幸跟李君毅对阵一局,打的十一球制,以2比11败北,其中赢的第一个球是刮了对方鼻子(擦边球,神仙也难接),第二个球是对方发球“自杀”,但他还是沾沾自喜了半天。
  文化站的图书室也是对知青开放的。知青们精力旺盛,农村生活艰苦,正当消遣又少,各大队知青打架斗殴偷鸡摸狗调戏村姑等行为屡见不鲜,大队干部却不大敢对他们严加管制,第一怕这些城里来的“人精”报复生事,二怕不小心违反党的知青政策而受到追责。朱家桥大队知青虽多,却几乎没出过大乱子,这跟大队支书刘青云的过人智慧有关,大力建设和提供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场所,也不指望他们吃大苦流大汗,把一些知青安排进了村办厂,还有在小学里代课的,因而知青们的精神生活总体上还是丰富和愉快的。
  那时候大队文娱活动非常多,主要靠知青来策划和支撑,也带出了一批本大队的文娱骨干。他们排革命样板戏,还根据农村现实生活,结合国家政治形势,自编自导了不少剧目。在文化站排戏,排好了就在小学操场上搭舞台上演。如果是晚上,点上汽油灯的舞台美仑美奂,村民们蜂拥过来观看,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生活。知识青年对乡村文化生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不少农村青年处处模仿他们的做派,其中美貌如花才艺绝佳的扬州姑娘吴琼花更是所有男青年的梦中情人(就像当年的“盖江北”陆美珍),可惜被刘青云糟蹋,多少人阄了他的心都有。吴琼花用身体换得了包送上大学的资格,从此一去不归。
  这几年知青陆续返城。打吴琼花离开后,阿庆嫂、李铁梅都没人唱了。因为吴琼花人太漂亮表演太专业了,朱家桥的群众已经习惯了她的艺术表现,适应了她的艺术高度,庄上没有哪个姑娘敢于替代她。悬殊太大了,对比太强烈了,登台就意味着塌台。朱家桥的姑娘们只适合演些民俗的节目,使用原生态的嗓子和表现方法,还是蛮不错的。
  朱家桥现在没走的知青还有两个,都是被婚姻捆住的,一个是在朱家桥中学教化学的杜芸芸,一个就是瘸子嵇宝康,他们分别嫁娶了当地的农民,看来要一辈子扎根农村了。
  朱天宠一共借了六本小说书,它们是:《战地红缨》,《新来的小石柱》,《铁道游击队》、《朝阳花》,《红岩》,以及《江苏革命故事选》。其中《铁道游击队》的连环画他在上小学时就已看过了,这次他要读原著,读原著才过瘾。
  抱着一摞书往家里走,朱天宠喜滋滋的。他想,有了书,暑假就充实,就好打发了。

标签: 顾坚 长篇 黄花
分享到:
[责任编辑:xhzs]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