窖塘子就是窖草泥塘(家乡读窖为gào),家乡人又叫草泥塘为泥污子(“污”读wù)。窖草泥塘就是用罱的河泥与紫云英、黄花苜蓿、苕子、蚕豆秸秆、豌豆秸秆或其他青草一起一层一层泥草交融窖到事先挖好的塘里,经两次翻塘子后形成的泥渣。
草泥塘大小与田亩有关,大田大塘子,小田小塘子,一般每块田头都有,掌握每亩田有5个立方米左右的泥渣就可以了。草泥塘不需多深,不超过大半人深,因为过深将来不好吊塘子,也不好挑渣,过浅就要开得大,浪费粮田面积,泥渣又不容易腐烂变熟。
草泥塘做在农田的顶头,长田两头有河的就两头都开,将来挑渣省工又省力,短田的就开一头。泥塘开在紧靠河边田埂边,便于好上泥、好上绿肥、好上水。塘里挖上来的土就在塘的四周做圩子,高出田平面二三十厘米,再夯实,以防肥水渗漏出去从麦田墒沟里流失到河里。
那时在农业社,集体农田施肥主要靠人畜粪、猪脚灰、羊灰、草木灰、泥渣等肥料,后来才有了化肥。1957年农田才施上了氮肥和磷肥,兴化全县一年近214万亩氮肥用量才1000多吨,磷肥不到100吨,平均用量很少。到了1985年氮肥用量13.61万吨,磷肥用量5910吨,所以泥渣、人畜粪等在当时就是农作物“粮食”的主要有机肥料。
窖草泥塘有两种情况,一是春季有草就直接铺在泥塘里,戽一层烂泥布一层草,直到把塘子戽满;另一种是冬季农闲时先将烂泥戽到泥塘里,等春天有绿肥了再窖塘子。这种方法是等戽到塘子的河泥稍干后,能用渣耙子吊上来,然后把绿肥一层层铺匀,再把吊上来的烂泥放下去铺匀、加水,一层一层的用脚踩得与烂泥“合家”,隔一段时间再吊上来,把未腐烂的绿肥扯匀,有的需要加草、加烂泥。
泥塘从开始到麦收前要加几次水,以使绿肥充分腐烂。春季绿肥与烂泥完全相溶了,泥塘面上冒泡泡,泛红水,大老远可以闻到从塘里散发出的阵阵臭味,麦子收割前让其落干,栽秧前就可以挑到水田里了。
泥渣最好是挑到水田里,麦田耕翻后,如果直接挑到旱垡上臭气会跑掉,虽能减轻体力,但大大降低了肥效。
施了泥渣、人畜粪、厩肥的农田土壤疏松,有机质含量高,长的水稻沉实,穗头大,千粒重高,煮的米粥很稠汤,煮的饭三里外就能闻到飘来的香味。
如今人们再也见不到农田顶头有草泥塘了,除了少数农户还对农作物施点粪肥,大多就是化肥当家了。
2013-05-17 13:04:44
来源:泰州晚报 作者:刘金祥
点击:
导读:窖塘子就是窖草泥塘(家乡读窖为gào),家乡人又叫草泥塘为泥污子(“污”读wù)。窖草泥塘就是用罱的河泥与紫云英、黄花苜蓿、苕子、蚕豆秸秆、豌豆秸秆或其他青草一起一层一层泥草交融窖到事先挖好的塘里,经两次翻塘子后形成的泥渣。
[责任编辑:xhzsyxg]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