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李鱓名字号考辨(下)

2013-05-16 17:26:03
来源:泰州晚报    作者:张培元
点击:
导读:至于李鱓名、字的取定,是属于他取还是属于自取,我们从李鱓的兄长名、字中推测出当是由其父李朱衣定取。

 
  至于李鱓名、字的取定,是属于他取还是属于自取,我们从李鱓的兄长名、字中推测出当是由其父李朱衣定取。李鱓的三位兄长中有二位定名取字的方法,与李鱓相同,也是采用了相关取义的“慕蔺法”李鱓的长兄李鱼鹿,字宗石,意即尊崇其六世祖石鹿公(李春芳号石鹿);次兄李鲁,字宗曾,意即尊崇春秋时鲁国贤人曾子(即曾参,字子舆,孔子弟子)。由于三兄出嗣解氏,改姓名为解庆衍,字南石(参见《兴化解氏宗谱》)。从这段叙述中不难看出,李鱓的父亲李朱衣在为儿子取名定字时花费了不少心血,寄托了许多希望,祝愿自己的儿子分别效法先祖和先贤李春芳、曾参、杨震。李鱓与兄李鱼鹿、李鲁,名均从“魚”,家族范字为“火”,家庭范字为“魚”,字均范“宗”,且皆为动宾结构合成词。
  此外,我们从李鱓一生不同时期的书画作品中发现,在仕途顺利时署名“李鱓”,在遭受压抑时则署名“李鳝”,这有什么用意呢?鱓取意于“三鱓”,即三蛇鱣(《韩非子·内储说》云:“鱣似蛇,蚕似蠋”),是卿大夫的服饰,其数为三,是位登三公的吉兆,这也是李鱓的父亲对他的美好期望。至于李鱓在失意时改为“鳝”,则是自嘲为淮南(兴化地处淮河之南,李鱓六世祖李春芳在当时即被称为“李淮南”)河汊中一条极普通的鳝鱼,这其实是李鱓对当时世态  炎凉的社会现实有所感受而发出的内心独白,反映了他不合于世的怪人风韵。
  李鱓在晚年时又署名“李觯”。从广州市美术馆所藏纸本水墨画《五松图》中看出,该画下款题“乾隆二十年岁在乙亥六月复堂懊道人李觯”,耐人寻味。觯,音zhì,支义切,去声,是古代酒器,圆腹侈口,用来祭祀。据《礼记·礼器》记载:“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对照该作品是李鱓70岁时于公元1755年所作,且画中五松布局松散,笔墨较为枯简,笔力颓唐,正如郑板桥指出的那样,李鱓作品在笔墨上“六十之外又一变,则散漫颓唐,无复筋骨,老可悲也”,此时李鱓署名“李觯”,是表明自己垂垂老矣。举觯是“尊者”,而“尊者”大多是老者,诚然可悲。
  综观李鱓署名,恰与其作品风格一样,也是“三变”,这与他浮沉不定的生活密切相关。李鱓在康熙年间开始学画,渐入门道,至雍正年间博采众长,趋于成熟,形成个人风格,而到了乾隆年间则达到艺术巅峰而又由于年老走向颓衰,因而出现了“复堂之画凡三变”这一特定的艺术特色。至于李鱓署名,也是“鱓”、“鳝”、“觯”三变。李鱓的艺术风格与署名的“三变”,来源于他生活的“三变”。李鱓少年得志,二十五岁即中举人,不久为南书房行走,受康熙帝宠爱和重用,继而贬为宫廷画师,供奉内廷启祥宫,最终被排挤出朝廷。直到五十三岁时方以检选出任七品知县,但二年后再罢官,结束了政治生涯,这时李鱓才无可奈何地过着“途穷卖画”的生活。李鱓一生确实是“三变”,宦海浮沉,人世多变。所以,李鱓晚年回到家乡兴化后,在城南升仙里筑别业居住,取名“浮沤馆”(今在兴化市一中校园内)。浮沤,本指水面泡沫,后比喻变动无常的人世间,此处指宦海浮沉。典出李鱓所宗法的北宋书法家苏东坡《龟山辩才师诗》:“羡师游戏浮沤间,笑我荣枯弹指内。”
  李鱓的号“复堂”,取义于《周易》中第二十四卦复卦,卦义是“不远复,无只悔,元吉。”“复”意为恢复、挽回。在别号中,“堂”属居室类,与斋、轩、庐相类;“复”属术语类(卦名),《周易》中的卦名用作号的频率极高。经过考察李鱓作品的题款,我们发现李鱓署名时常在“复堂”一号后加以“懊道人”、“墨磨人”等,按照题款常规,字、号后即署姓名,不能署成“字(号)·号·姓名”,即姓名前不能题两个不同字号。因此,笔者个人认为,“复堂”本是李鱓书斋名,以后再以书斋名借用为号,且与“鱣堂”典故有关。
  由于“复堂”这个双字号在使用中存在表意不明、字的界限不明两个不足之处,故李鱓后来又取了许多的多字号,更自由地表达个人的思想情操。
分享到:
[责任编辑:xhzsyxg]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