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小说家施耐庵

2012-12-05 23:39:48
来源:中国泰州
点击:
导读:在老百姓心中,施耐庵是一个上通天文、下识地理、文有文墨、武有武功、无所不知的类似诸葛亮的神话式的人物。他总是站在贫苦人民一边,不畏强暴,替人们打抱不平,惩治贪官恶霸。

小说家施耐庵
施耐庵塑像,现藏于兴化施耐庵纪念馆。 摄影:兴化众声 一言


  在古人的观念中,作诗歌词赋是雅,写小说,尤其是写白话小说,便俗,不是什么上得了台盘儿的事,“小说家”也是下九流人物,社会地位极低。甚至在不少满脑子正统观念的人眼中,写小说,那就是作孽,要受到责骂、受到天谴、遭到报应的。比如,明初的庐陵人李昌祺很有学问,官儿也做得不小,但就因写了本传奇小说集《剪灯余话》,不但生前受嘲笑,死后还被取消进入乡贤祠的资格,成了告诫读书人不要写小说的反面教材。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中国古代的小说家,大都不署名或用别号署名,也就可以理解了。

   施耐庵的名字是和中国最早的白话小说《水浒传》联系在一起的。如今,这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古典文学名著已被搬上荧屏,它为我们描写的一个又一个“逼上梁山”的英雄传奇,早已成为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话题。施耐庵在中国老百姓中的知名度,用妇孺皆知来形容,恐怕也不为过。可当我们进一步想走进他的人生世界的时候,却发现是那么地艰难。他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水浒世界,却把自己永远地锁进了历史的迷雾中。这当然非施耐庵本意,他想要做的,只是使自己免受人们的谩骂和攻击。可谩骂和攻击还是像污水一样泼到了他的身上。清代就有一个叫铁珊的,在他的《增订太上感应篇图说》中说:

  施耐庵作《水浒传》,子孙三代皆哑。袁于令(按:明末清初小说、戏曲家)撰《西楼记》,患舌痒症,自嚼其舌,不食不言,舌尽而死。高兰墅(按: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的高颚)撰《红楼》,终生困厄。王实甫作《西厢》,至“北雁南飞”句,忽仆地,嚼舌而死;金圣叹评而刻之,身陷大辟,且绝嗣。

  一句话,写小说(外带戏曲)就不得好死,祸及子孙。诸如“三代皆哑”、“嚼舌而死”的恶毒咒骂,令人心寒齿冷。历史已证明了铁珊之流的愚蠢可笑,我们大可不必再为此愤恨不平,还是试着拨开迷雾,寻觅一下施耐庵先生的踪迹。

标签: 小说家 施耐庵
分享到:
[责任编辑:xhzs]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