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兴化“非遗”:戴窑窑工号子

2013-02-17 20:40:13
来源:戴窑乐吾论坛    作者:网友:dylwcr
点击:
导读:戴窑窑工号子是千年古镇戴窑的窑工们为统一劳动动作和节奏、渲染气氛、消除疲劳、提高工效,由号工领唱,众窑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民间歌唱形式。
  戴窑窑工号子是千年古镇戴窑的窑工们为统一劳动动作和节奏、渲染气氛、消除疲劳、提高工效,由号工领唱,众窑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民间歌唱形式。
  淌开兴化历史文明的长河,不难发现,戴窑窑业的渊源支点就在距其不远的林湖乡魏庄的影山头。6000年前的古影山头人受“掘地为臼,留置火种”时而偶然形成的“红烧陶块”的启发,“盘泥作陶,以火坚之”,烧成了种类繁多的生活器皿。那通红的窑火熔开了兴化文明的前进道路,凝结出兴化文明前进方向的路标。
  上世纪80年代,戴窑境内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麋鹿角化石、陶盘残片等表明,数千年前,这里就是麋鹿生息的故乡和兴化先民的散居地之一。其时,黄海之滨,古车路河(古运盐河)之畔的“灶产”人(古戴窑人),在“煮海烧盐”的同时也兴起了制陶业。秦汉时期,戴窑窑工开始生产砖瓦。宋代,周边地区砖瓦需求量骤增,为戴窑砖瓦业的崛起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这里一度出现了“东村窑烟如林立”的繁华景象。元代,“东村”(后改称大戴庄)因窑火旺盛,又易名为“戴家窑”。这一具体化、标志性地名标识树立后,戴窑的窑火更加旺盛,产品驰名大江南北。“戴家窑,戴家窑,南北三座桥,七十二座窑,朱洪武南京筑城墙,一道圣旨降到戴家窑……”从这首流传很广的民谣以及这里每一寸泥土里都能踩出的留有戴窑窑工指纹、侵染岁月风霜的残砖碎瓦里,我们可以窥探到戴窑窑业昔日的繁荣与辉煌。世世代代以窑业为生、技精于世的戴窑人,就着通红的窑火,倚天放歌,留下了与影山头先民的余音一脉相承、穿越时空的千年窑工号子,孕育了兴化民歌号子的一脉遗产。
  一部完整的窑业发展史,一个蕴含诸多文化元素响当当的地名标识,以及千百年来一直叩击人们耳鼓,早已汇入兴化民歌号子奔腾不息“音河”的窑工号子,确乎为戴窑是兴化乃至江淮东部地区窑工号子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承地提供了无可置辩的力证。
     与窑业伴生的戴窑窑工号子,汇合着大海的涛声和车路河的流水声,响遏行云,悠扬绵长,别具一格。
  号子是窑工心灵话语的自然喷发。与兴化其它劳动号子一样,滚烫的戴窑窑工号子从泥汗淋漓的窑工的躯体以及他们的喉管深处喷涌而出,无不体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独特的韵律节奏。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一位到戴窑采风的音乐家曾感叹:戴窑窑工号子自成一体、独树一帜,格调总体上是昂扬向上的,少有哀怨凄楚之声。
分享到:
[责任编辑:xhzsyxg]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