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繁荣一时的兴化绸布业

2013-05-12 19:39:01
来源:泰州晚报    作者:张从义 张培元
点击:
导读:旧时,兴化所属十大集镇,几乎没有一家专营绸缎等高档衣料的商店,一般以“南货布店”的面貌出现,主营京广杂货和小布、土布。经营状况比较好的,也夹带卖一点档次较低的、色彩单一的红绸子、黑绸子、白绸子。

 
  “解裕泰”布庄
  “解裕泰”布庄是一个名声响亮的“老字号”,它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以及几代业主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培养,是同行业中的楷模。
  “解裕泰”布庄的创始人解湘麓(1859-1933年),系明代副都御史、刑部尚书解学龙后裔。据续修于清道光六年的《济美堂解氏家乘(禄分支)》、《润东葛村解氏十一修宗谱》、《润东蓝埜解氏族谱》和2000年编印的《葛村村志》记载,解氏乃“江左世家,竞以甲第炫然”,原居山东兖州府嵫阳县葛村(今山东兖州市)。南宋绍兴三十一年,解氏家族祖先解寿辉(字延年,号推五)渡江南迁至润州东蓝埜,更地名为葛村(今属镇江市丹徒区丁岗镇)。传至第7世解益(字百谦,号松岩)于元朝末年携男女眷属十二人迁居兴化,在南城内文林里响水桥一带筑屋定居。解益的第九世孙解学龙官明代都察院副都御史、刑部尚书,在北城外北大街“三阳巷”西首建有府第(俗称“解都堂府”,至今仍保存完好,已被列为文物保护点加以保护),子孙后代遂居住北门。
  到了清光绪二十年,解学龙后裔解湘麓决意自立门户,经营布业。解湘麓早年曾在兴化竹泓镇一家布店学过生意,具有良好的商业头脑,谙熟布业经营之道。于是,解湘麓出资租赁了位于北城外北大街“王府巷”东首,原清朝广东雷州知府余溶后裔“余大房”的店房,创立了“解裕泰”布庄。北门一带市民习惯以商店老板绰号称某店,以示亲切。由于解湘麓是红脸膛,人们又称“解裕泰”布庄为“解红脸家布店”。布庄为楼房,上三间,下三间,共计六间,开阔、高大、轩敞,与创建于清乾隆年间的王氏“万兴大典”隔街相望,很有气魄。加上附近设有“刨烟店”、“茶食店”、“酱园”、“南货店” (即张政安创办于1932年的“谦泰号”)不同行业的著名商号,这里便成为北城外北大街最繁华的地段。
  “解裕泰”布庄第一代业主解湘麓创业之初,是靠经营小百货发家的。他小打小敲,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逐步积累资本,获得了经商的第一桶金。
  上世纪30年代,“解裕泰”布庄的接力棒传到第二代业主解子青(名钟骏,1896-1965年)手中。解子青在少年时期一边从师读书,一边跟父亲学习经商,并接受了严格的家教,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他头脑灵活,熟悉人际关系,精于经商之道,在其父去世之前就独当一面,掌握了布店的进货渠道。解子青一边派业务精、能力强的员工任俊卿、薛永康等在上海、南通、金沙、季家市(今属靖江)等地“坐庄”(开设办事处),一边自己经常赴各地了解商情、行情,与南通“信益布庄”等商号、同行洽谈生意、交流信息,甚至亲自到生产厂家(布厂)收购棉布、绸缎,从而节约了成本,扩大了利润空间。为此,“解裕泰”布庄从原来经营十多个品种的布匹、绸缎逐步增加到上百个花色。
分享到:
[责任编辑:xhzsyxg]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