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试说洪武赶散与移民苏北兴化

2012-12-05 22:14:56
来源:    作者:王一兆
点击:
导读:洪武赶散时移民苏北地区的历史背景明初的洪武赶散,是从洪武二年开始,一直持续到永乐末年,规模较大的全国性的移民活动。

  四、“苏州阊门”之说与兴化居民
  从洪武九年至二十六年(1376-1393),扬州府的移民陆续迁入,新增移民总数达14万人,其原籍来自苏南,浙北,江西等地,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扬州府74万人口之中,民籍移民及其后裔约50万人,除了崇明县之外,来自苏州及苏南,浙北地区的移民占总移民人口的一半,而来自江西与徽州的移民则各占四分之一。今天的兴化人几乎都会告诉你祖籍是“苏州阊门”的,是“洪武赶散”而从苏州来到苏北的,这种文化现象与山东人所说祖籍是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的相同。兴化人说自己的祖先是苏州阊门的,这也许反映了洪武赶散的后裔憎恨朱元璋,拥戴张士诚的“情结”。祖籍是苏州者,主要分布在扬州、淮阴、盐城三个地区,在这一地域范围内从方言的现状和所掌握的文献资料来看,其中以姜堰、兴化、泰兴最为集中。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兴化地区有一部分居民的祖先来自“苏州阊门”,但我们也清楚的认识到,并非所有兴化居民都来“苏州阊门”。古之“苏州”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苏州城,而是“苏、松、湖、嘉、杭五府”的统称。如果我们苏北地区今天的人都说先祖来自于苏州阊门,那就不十分可信了。因为阊门则是苏州城八门当中的一门,位于城之西。我们无法解释几十万人都来自苏州阊门这一历史现象。在这片地城范围内,自称是苏州移民后裔的至少在80%以上。明洪武年间,苏北地区接纳了如此之多的苏州移民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们根据语言的现状基本上可以推断,这次移民的人数不可能占苏北当地当时人口的绝大多数。这种来自一地,又集中移往一地,远远超过当地土著的板块式移民,新到一地后必然使用原地的方言。这样,苏北大地今天的方言应该是吴语,即使从语言发展变化的角度去考虑,至少也应该是掺有某些官话成分的吴语,而不是现在这样。仅仅是掺有吴语成分的官话。这个道理是十分浅显的,汉语方言的发展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事例。如南京、镇江的方言本来是吴语,演变成今天的江淮话,是永嘉年间大批移民所致。

标签: 洪武 移民 苏北
分享到:
[责任编辑:]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